越南致力于提高配套工业本土化率
《越通社》 8月19日报道,越南工贸部称,配套工业通过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工艺,被视为核心工业的基础生产部门。因此,配套产业堪称众多工业领域的"脊梁"。由于配套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和起点较低,越南企业生产能力尚不符合优惠政策条件,导致配套工业扶持政策落地仍存诸多困难。专家们认为,越南国内配套产业企业仍较为薄弱,无法吸收大型外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机会。多个领域的本土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,其中,纺织服装和鞋革业约45%-50%,机械制造业15%-20%,汽车组装业仅5%-20%。电子行业配套企业虽已参与全球价值链,但仅能提供技术含量低的简单产品。
近年来,在越政府及工贸部政策强力推动下,该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。在推动配套工业设备本土化方面,长海汽车股份公司(Thaco)表现亮眼。通过国家科技项目支持,该公司已逐步掌握客车结构的完整计算、设计与模拟技术,使车辆设计周期较以往大幅缩短。
越工贸部机械研究院院长潘登峰透露,在科技部与工贸部的支持下,该院已自主掌握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,并逐步实现水电站工厂设计及水力机械设备的国产化,其中包括山萝(2400兆瓦)和莱州(1200兆瓦)两个特大级水电站项目。
越工贸部工业局工业发展扶持中心(IDC)主任周越强表示,同步实施流程标准化、成本支持、双边合作等解决方案,将有助于构建可持续供应链,推动越南工业化、现代化和国际一体化进程,从而为配套工业向自主化发展注入动力。
越南辅助工业协会主席张氏志萍强调,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机制,破解外资企业本土化难题,与国内企业合资生产零配件;同时建立激励措施惩戒机制,提升外资企业本土化率。
近日,越南政府颁布第205/2025/ND-CP号议定,对第111/2015/ND-CP号议定进行了修订和补充,以促进配套产业发展。其中,加大对优先发展配套产品研发、应用和技术转让的政策支持力度是该议定的亮点。